安徽芜湖墙体广告 对社会来说,遗体捐献对
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奉献;对自个而言,也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表现。不久前,弋江区马塘街道蓝湾半岛小区66岁居民张国松,收到了
安徽省红十字会发来的荣誉证书,赞誉他自愿在逝世后捐献遗体(角膜),称这是“崇高的人道奉献精神”的做法。
日前,记者见到了张国松。眼前的白叟很瘦,头发悉数发白,但他说自个身体不错。“我如今在外面做保洁,天天上下班都走路去,一趟50分钟。”张国松说,尽管家门口有公交车直达,但自个习惯了走路。他说这根本不算什么,自个以前最远的一次,是从家走路到市公交
公司充卡,充好卡后又走回家,半途还拐到其他地方办事,“中午12点多出门,到下午5、6点才回来”。
可能是训练的因素,张国松的身体很好,“从来不伤风”,其它小病也没有,医保卡都没用过,他还和同事们恶作剧说,“你们一年拿12个月薪酬,我拿13个月薪酬,即是省出来的医保钱。”捐献遗体的主意出如今两三年前,其时他在新闻上看到,许多患者需要人体器官移植,就想着自个何不做件谋福社会的事。他将主意通知了儿子,获得儿子的赞同和了解,就当即与皖南医学院遗体捐献承受站取得联系,进行请求报名挂号,填写自愿捐献表格,并托付儿子变成其意愿的全权执行人。
平时,张国松的日子很简略,他不抽烟、不喝酒、连茶都不喝,下班回到家,仅有的喜好即是侍弄花花草草。记者在他家看到,桌子上插着许多栀子花,每个房间窗台上都摆满了盆景。这些盆景都是通过他细心修剪的,很有层次感,土壤上还有他精心扶植的青苔。“我喜爱天然简略的日子,自从老伴上一年患病逝世后,我的日子就更安静了,还好有花草陪同,日子才多了趣味。”张国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