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墙体广告 “侨批是华裔移民史、创业史及广阔侨民对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实在前史见证。”谈及侨批保藏的初衷,本籍福建古田的马来西亚侨民曾福华9日如是说。
当天正值国际档案日暨第三届福建省档案馆日,曾福华向福建省档案馆捐献了200余件侨批。这次侨批捐献是福建省档案馆日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福建省首次承受海外侨民捐献侨批档案。
记者在捐献现场看到,曾福华捐献的侨批档案绝大多数为市面上稀有的回批,侨批收寄者为广东汕头陈景祯宗族成员;该批侨批时刻跨过新我国建立前后,自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侨批是海外华裔经过海内外民间组织汇寄至我国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别邮传载体,对研讨“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文明有着主要意义。2013年6月,福建侨批档案当选国际回忆遗产名录。
透过玻璃橱柜,曾福华向中新社记者详解陈列柜里的侨批:信函往来间既有捐资助学、兴修医院的大事定夺,也有纤细至药油作用的讨论,“这些回批只字片言都十分宝贵,有些鳞次栉比写了三四封,有着写不完的痛苦”。
到目前为止,福建省保藏的大多数侨批为来批,而回批因需寄往海外,常常散存在华裔居住地遍地,福建仅存几百封,国内较为罕见。专家指,此批回批档案将使福建侨批回忆遗产的内容和种类大为丰厚。
就在曾福华捐献侨批档案的同一天,福建省档案馆还承受了浙江籍作家山哈捐献的台湾义勇队李友邦将军及其夫人严秀峰女士的相片、口述档案;已故著名记者赵家欣家属捐献的赵家欣先生档案资料。
资料显现,台湾义勇队70年前兴起于东南滨海,由生活在内地特别是在闽台胞构成,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主旨,转战闽、浙、皖等省展开抗日活动,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成功和宝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抗战史上占有主要位置。
福建省档案馆人士称,李友邦,原名李肇基,本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集美镇兑山村。1918年以后,李友邦加入了蒋渭水等抗日先驱所领导的“台湾文明协会”,积极参加反日活动。
“国难当头,两岸同胞同仇敌慨,同舟共济。”山哈向中新社记者回忆起上一年特地赴台湾采访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员时说,在祖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分,台湾一直没有游离其外,“毋庸置疑,两岸联合的信念至今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