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苕霅”意象建构与湖州隐逸文化

“苕霅”意象建构与湖州隐逸文化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9月05日 04:09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浙江湖州墙体广告

浙江湖州墙体广告  湖州文化肇端于良渚文化新奇匿迹之后重生的钱山漾文化,下讫商周文化。先秦吴越楚文化先后或同时并存的交融交汇是湖州地域文化最鲜明底色。秦汉一统,湖州地域越族土著与南迁的汉民杂居交织,文化面目尚不明晰。晚至三国孙氏父兄征伐山越土著和屯田,才使湖州多民族民众被迫聚合军屯,从而客观上起到了江南民族交融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新言语(古吴语),树立起新的江南政权(吴国),加快了地域文化转型。但是两晋南朝300余年间,越人后嗣与汉民抵触,南方土著士族与新南下侨姓士族抵触,佛道思想尚未成熟在开展中也不时抵触,加之战乱频仍,地域稳定的文化尚难以成型。转型是必然的,但湖州文化转型向哪里去?
  大唐王朝的首领从一开端就有兼容并蓄的恢弘气度,唐王朝不只开展和交融了原先南北朝时期各种政权的文化肉体,而且兼容西方文化、印度文化。盛唐气候引领时期风气,这种肉体深深地影响了湖州文化。唐代中期,一个历史的巧合,使湖州成为中国文化史聚焦的热点。大历八年(773年),颜真卿到湖州担任刺史。“安史之乱”初期,他曾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御叛军,极大地牵制了安禄山。后来城破颜杲卿父子不屈被杀,颜真卿乱军丛中得脱,颜氏满门忠烈,偏偏他天性耿直,笃实纯厚,为权臣不容。于是让他远远地到湖州来做刺史,也算是朝廷对他忠贞效命的奖赏。
  这位朝野推重的官员到任,恰逢“安史之乱”后,中原大量文士纷繁渡江南下避难。很快湖州便汇集起一大帮文人墨客。颜真卿来湖州前就组织过一个写作班子,希望完成一部庞大的著作,叫《韵海镜源》。就是把古语中的典故依照押韵的方式全部排列出来,成为作诗的辞典。许多文人应邀或者自愿前来效命,依据如今能够看到的文献逐个考证,当时国内知名文士有名有姓的100多位来到湖州,在颜真卿帐下为这部书勤劳工作。颜真卿不只热衷和文人墨客交往,各种宗教人物、世俗名流、乡野隐士也纷繁登门造访。骆驼桥下画舫交往,府衙门前迎来送往。这来交往往当中,不乏很多风流人物,如陆羽、皎然、刘长卿、张志和、袁高等。
  唐代科举取士规范之一是写诗,唐诗方式内容皆借助政权利量愈益锦上添花。文人墨客相聚或辞别,莫不以作诗为雅事,即使生活琐碎事情,也多以诗歌吟咏。再加上文人为了科名,经常商讨作诗技艺。于是,名臣掌管情境下的诗歌盛会便不时呈现,“诗会”应运而生。颜真卿抵达湖州任官,很快也发明了这样的气氛。
  湖州城西南杼山中有一座妙喜寺,妙喜寺住持皎然,本是南朝著名大诗人谢灵运的第十世嫡孙,少年聪明,灵异过人,成人后游历天下,本可走科举仕途,但一个偶尔的时机改动了他的命运,他剃度为僧,开端了禅僧生活。唐代对僧尼的政府管制非常严厉,落发剃度,都需求取得政府的配额,有政府验明正身才能够正式入寺。唐代多数时间对僧道两家都格外礼遇,皇室不时下文为僧道道场提供合法庇护和政策扶持,所以取得出家为僧资历,几乎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家子弟取得了入伍从军时机一样侥幸而荣耀。皎然的出家并没有多大的心态起伏,由于佛教东传到中唐时期曾经逐渐中国化,源自印度的大量金科玉律式在禅宗的号召下,转眼改动了旧式的教条,沿门持钵、自律修行等一系列佛教原教旨的东西被代之以丛林化、世俗化、民间化和运营化,特别是政府与僧界首领亲密交往,使寺庙曾经不再是一块世外桃源,而更像是世俗社会的肉体安慰良药。所以皎然出家却并未出世,照旧混迹在喧嚣尘世吟诗作赋,在晨钟暮鼓中躬迎恭送。
  李唐开国初就为本人的家世寻觅奉天承运的历史宿命,最后找到了老子——说他就姓李,是道教的鼻祖,于是“联宗”,被尊为“圣祖玄元皇帝”。唐代朝廷下令为道教提供各种庇护,道教也隆盛起来。不只长安城里道观范围雄伟,香火遍地,普天之下,也四处都有道教中人,仙风道骨,驱邪祛魅,广为群众承受。道士、僧人及政府官员,常常并列呈现在社会上层聚合,主宰着整个社会文化形态的主流。
  道士张志和一叶扁舟,飘但是至湖州。他在唐肃宗时曾为官,后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颜真卿闻其气势,自然恭礼有加,合大小宾客一同赴湖州西南郊游赏山水。酒酣耳热之际,众声喧哗,张志和欣然命笔,谓千古绝唱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随后颜真卿诸人纷繁唱和,和作竟达25首之多。张志和又善画,于是泼墨“须臾成五本,花木禽鱼、山水现象、奇绝踪迹,今古无伦。而真卿与诸宾客传玩,叹伏不已。”
  在僧道伎宦各色人等的交流碰撞中,湖州地域文化从“吴越型”向“江南型”转型最终定型,特别是文人唱和中,张志和不只以飘然绝尘的隐士风度为众人服气,而且其“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的形象,使之成为后人追索苕霅文化意象的根源之一。张志和借苕霅山水景物畅快于一时清名,苕霅山水景物则借助张志和言行与诗文的播扬建构起新的文化意象。与张志和前后相辉映的,还有如张籍《霅溪西亭晚望》“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如杜光庭《仙传拾遗》记载“刘商泛苕霅间,卜居武康上强山下。”皎然“隐身苕上欲如何,不著青袍爱绿萝”等吟咏隐逸苕霅的诗文传世。
  中唐湖州文人诗歌隐逸意象的建构,是湖州文化开端走向成熟的标志和意味,是历代生于斯善于斯的人民与寓居游历于此的文人的共同发明。至迟到宋代,苕霅文化意象曾经具备商定俗成的内涵,其中心是隐逸脱俗的气度、景色如画的自然山水与人文关心,以及远离政治或者政治中心的个性追求。在追念张志和文化形象的同时,后世文人不时使苕霅文化意象充实饱满。如宋寓居湖州的胡仔苦心编撰之书称《苕溪渔隐丛话》,显现了其文化追求与价值倾向,方勺以至声称找到了张志和浮家泛宅的详细地点,并把本人的书命名为《泊宅编》。苏东坡在湖州知府任上阅历“乌台诗案”,饱尝宦海浮沉后他慨叹地写:“但得低头拜东野,不辞中路伺渊明。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在陶渊明、孟郊、张志和等一系列的文化联想中强化着“苕霅”隐逸的蕴意。梅尧臣更是把苕霅与孕育了商周文化星火的伊与洛对举:“昔爱伊与洛,今逢苕与霅。”假如说“伊与洛”的文化意象在于提醒追求建功立业的庞大理想,那么这里“苕与霅”的涵义则表现了与之完整相反的隐逸意蕴。
  隐逸意象的提炼是湖州文化重要的组成局部,是湖州地域文化从“吴越型”向“江南型”转型中重要的标志性事情。苕霅隐逸文化意象的总结和提炼,加速了湖州文化疏离崇尚武力而趋向崇文重教。虽然江南文化中的柔媚清丽和文教兴盛还要阅历宋元的洗礼,但是中唐却为此做出了地域文化取向不可逆转的奠基。
  隐逸文化并非缘起于唐,更非湖州专属。但是两汉时期汉越杂居、六朝土侨矛盾,都使湖州文化缺乏稳定的本身建构。在各种文化抵触中,开展中的佛道宗教成为安慰战乱频仍中百姓生离死别、痛苦不堪的肉体良药,也为湖州地域文化抵触消弭了很多仇恨仇杀。唐代佛道宗教的成熟极盛,是湖州隐逸文化成熟的催化剂。中唐之后至清中后期,湖州地域士民再没有组织过长时间十分剧烈的群体性武力抵御(直到安定天国)事情,显现了地域隐逸文化的强势。
  个体人生的高昂奋起建功立业并非永久的生存状态,而隐逸才表达了人世最具普世和普适价值的俗世存在哲学。湖州两汉土著和汉民之间的抵触、六朝土侨士族之间的抵触,那种非兴旺崛起便沉沦填沟壑的血雨腥风的生存逻辑,到中唐隐逸文化建构后便偃旗息鼓了。隐逸文化不是蛰伏不起,并非代表消极和不作为,相反,隐逸文化的背后是识破世相和参透谬误的醒悟,也蕴涵着顽强不屈的自我救赎和对外界、自我的容纳。隐逸文化是儒释道文化均衡的支点,并随着时势的变易而转化,隐逸文化中涵咏着坚韧、勤奋、聪颖、聪慧、百折不挠等肉体文化内涵,助力湖州在明清最终到达了文化高峰。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