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 9日上午,
湖北省信义朋友打工者帮扶基金会,在黄陂盘龙城举办“十七助”助学金发放典礼。来自全省各地贫穷打工者家庭的22名大学重生,取得总计10万元的助学金,他们还自动参与信义朋友自愿服务队,传承信义合作精力。
47岁汉子洒泪感恩“十七助”
“我是很少哭的人,今天却不由得流泪。”从
上海匆忙赶回
武汉的47岁汉子冯国荣,代儿子冯彪收取5000元助学金时,呜咽着说。
冯彪结业于黄陂一中,以632分的成果考取
厦门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由于正在参与军训,父亲代他收取助学金。
冯国荣家在黄陂区陶田村,他终年在外打零工,爱人杨玉兰在东西湖一家服装厂干事,两人收入都不 高,既要赡养垂暮的爸爸妈妈,又要供孩子读书。“冯彪考上大学,亲属朋友们碰头就道喜,对我却是个难关。”冯国荣说,女儿冯甜怡在华师大读大四,已报名准备考 研,需求开支;儿子冯彪又考上大学,要远赴
厦门,又要用钱。孩子们读中学时,亲属们能借的都借了,真不知道该找谁开这个口。“8月份,搭档带了份楚天都市 报给我看,我一眼看到‘十七助’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思打电话求助,没想到很快就帮我解了当务之急,我是打心里感谢。”
冯国荣参与了信义朋友自愿服务队,打算在
上海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我要用举动通知儿女们,要有颗感恩的心,要学会报答社会。”
老友重逢携手参与自愿队
“是你啊!”在助学金发放现场会议室里,两名18岁女孩邬紫华和余思敏,紧紧拉着对方的手。三 年前,她们是黄陂李集中学的同班老友。后来,邬紫华进入黄陂一中,余思敏进入盘龙一中,从此失联。现在,邬紫华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余思敏考入武 汉学院,没想到在“十七助”助学金发放现场相遇。她们各收取了5000元助学金,并携手参与信义朋友自愿服务队。
邬紫华说,她读中学时就遭到社会关怀,高中班主任陈老师帮她处理了许多艰难,现在又得到“十七助”帮扶,还联系上失散多年的老友,“真是太走运了。”
湖北省信义朋友打工者帮扶基金会理事长孙东林,对受助学生进入大学敞开人生新阶段表示祝贺,并期望他们经过信义朋友自愿服务队,多做善事,传递爱心。据悉,该基金会自2010年建立以来,已累计为我省打工者艰难家庭发放各类帮扶资金9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