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墙体广告 菜地在泊林印象5幢前,社区给这块地取了个洋气的名字——“农夫乐园”。红苹果社区工作人员周云说,取这个名字,就是想满足现代居民做“城市农夫”的愿望,给大家一个休闲娱乐的“乐园”。
毕竟小区资源有限,每家分到手的只是一个宽1米5、长3米的小方块。地不大,但看得出来居民们打理得很用心,地上极少有杂草,不是瓜果累累,就是长势喜人。西红柿已经泛了红,茄子树上挂了很多嫩果,一小片辣椒绿绿的。有人给黄瓜、葫芦搭了支架,还设计了一段楼梯形状,我猜这块地的“地主”估计是个小朋友吧。社区工作人员周云一听,忍不住笑了,“这里的18块地,‘地主’都是小朋友。”
“地主”都是小朋友
给他们一个认识农作物的机会
原来,泊林印象的农夫乐园在规划之初,就是为小朋友们准备的,目的是给他们一个认识农作物、亲手劳动的机会,所以《土地认领证》上有“农场主年龄”一栏,必须是3到12岁的小朋友。
陈先生的儿子辰辰4岁,认领的是一号地,小小一块地,挤了两株葫芦、三株辣椒、三株秋葵和四株茄子,长势蛮好,就是草有点多,说到这点,陈先生笑了,“工作太忙了,答应儿子给他拔草的,哈哈。”
地里的菜都是陈先生带儿子一株一株种的,儿子很喜欢在地里玩,翻土抓蚯蚓。菜长高了,陈先生就教他认识农作物,茄子是紫色的,辣椒是细长的。前几天,儿子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摘菜比赛,儿子回来跟他说,自己摘了个大茄子,但是坏了,说“坏了”时候,笑得很开心。
说起6岁的孙子陆荪翊,爷爷陆先生说,领到地,小家伙比他还兴奋,跟他讨论了半天要种什么。最后决定种蔬菜,陆爷爷就跑着买种子,九堡镇上转了一圈,没买到,听说六堡公园附近有卖的,他又跑过去找。
“也没找到,第二天我要去趟江西,没时间跑了,正好路边有个大姐在卖芋艿,我觉得种芋艿也不错。”陆先生就挑了两个小的,回来种在自家的菜地上。
小荪翊也不知道爷爷种的芋艿到底是什么宝贝,反正就在细心地照料。爷爷说,要想蔬菜长得快,就要施肥,他问爷爷什么肥料最好,陆先生告诉他绿肥。小区割草,爷爷告诉他草埋在土里就是绿肥,祖孙俩收集来埋在土里。小孩子喜欢的事就会记得真切,后来有一天,小荪翊从外面跑回来,对陆先生喊:“爷爷,下面又割草了!”
现在,小荪翊认领的田里芋艿长势很好。
小区种菜的一般是两类人:一类是父母或祖父母,从农居房迁到商品房小区,仍然对种地怀有浓厚的怀旧情结,按他们的说法是“闲不下来”;另一类是都市白领,想要通过种菜这种方式,回归自然,得到减压。
5幢陈女士的老公就属于后一种。陈女士说,老公很痴迷种菜,两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就在她面前经常提起种菜、养蚕,小学时候就肯花50块钱跟人买桑叶,现在家里还养着蚕。老公还跟她说,高考的时候准备报浙江农林大学,母亲不同意,才改报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
“每天下班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到报刊箱里拿上小铲子、小锄头,蹲在地里捣鼓,巴掌那么大的地,转个圈的工夫也就翻一遍了,他翻了一遍又一遍,不叫吃饭不回家。”
“还网上买竹片扎黄瓜架,花了50块钱,最后只换回来两根毛黄瓜、几只青辣椒。我说你浪费那么多工夫,我菜市场几块钱就能买到。他不在意,乐呵呵的。”说着陈女士笑了,看得出来,她是埋怨中带着幸福。
“开始还带儿子认识农作物,后来儿子太调皮了,他怕儿子弄坏他的菜,不带他了。天天一个人去弄他的菜地,家务也不帮我干。”当然,陈女士不是真的生气,相反她觉得,痴迷种菜的人,特别有生活情趣和爱心。
我回来的路上,接到陈女士老公杨先生的电话,他现在一家日企上班,说平时工作压力大,种菜一来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最重要的是可以舒缓工作压力。
“这是一块农田,在田里干活,累得满身大汗,让我们觉得身体很舒服;也是(我们的)心田,安安静静地享受,体会耕种的乐趣,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机会,让心变得平静。”听这一番话,他应该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地主”每半年轮换一次
预计9月份排队的人更多
泊林印象小区的这个“农夫乐园”的“地主”每半年轮换一次,到期就要交还,每年的3月和9月是申请时间。
物业工作人员小黄告诉我,今年3月份,有20多人在排队等着申领菜地,现在小区入住率不断提高,她预计9月份排队等着申领菜地的人会更多。
菜地不能一直种下去,居民们有遗憾,但也能理解,“反正我种菜的目的不是收果实,我还是很过瘾的。”昨天,一位居民说。“过瘾”这个词很实在,或许也是小区“农夫乐园”最本质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