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墙体广告 走进教室她是学生的老师,走出教室她是学生的公益火伴。她,便是
娄底作业技术学院的老师阳娟。
2015年,一场迎新活动让阳娟的日子有了改动。那天,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被一位白叟送来上学,和白叟谈完话后,阳娟不由得想,一旦白叟脱离人世,留下的孩子该怎么办?她当时就冒出一个主见——建立孤儿信息库,建立帮扶基金,名字就叫财经系“一元钱,一份爱”帮扶基金,旨在建立资助与帮扶的途径,以帮扶贫困学生。
对于那位孤儿的情况,阳娟当即就上报学校,为她免去了住宿费。几天后她又组织对财贸系进行悉数了解,建立孤儿信息库,计算出全系共有10名学生孤儿。并于本年4月将第一期募捐到的4500余元,捐赠给了4名甘愿接受资助的孤儿。
她是学生心中的“干妈妈”
就在建立孤儿信息库的一同,阳娟认养了一个干女儿。
当得知15级朱铁梅自幼由爷爷奶奶抚育长大,家庭困难靠帮扶才来到了作业技术学院的情况后,阳娟当即抉择每月资助她400元的日子费,并常常把她接到家里就餐,与她翻开心扉谈天交流,把她当成自个的女儿。因此,朱铁梅亲热地称她为“干妈妈”。
阳娟还情系福星老年公寓的白叟,顾虑康复
医院病痛中的精神病人,关心留守孩提……在公益的路上,她尽己所能,用爱心与责任送去温暖。
走上公益这条路,与学校悉数环境有关,从燃灯公益协会的感触,到身边老师学生献身公益,阳娟称自个的公益路来自于身边环境的潜移默化。
“正本一个人做这些事,与人生路上接触的人及环境有关。”阳娟告诉记者,“在我大学期间,遇到了一个至交的阿姨,一直得到她的帮忙,对我的影响很深,是我人生中的导师。”,“除了父母,我与她交流最多。她早年帮忙了我,现在我也开端帮忙其他人。”
用爱心换至交 公益路上的思考
2014年阳娟接过燃灯公益协会的接力棒,开端了她别具特性的燃灯公益协会管理模式,拓宽公益活动主体与内容,把残疾人、白叟归入公益的规模,同年12月《关心留守孩童,燃灯与你同行》成功立项
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习项目。
一路走来,公益之路并不简单,有人支持认可,也有人泼冷水。让阳娟感触最深的是,帮扶中一定要注重受捐助者的心理改变,有的孩子不甘愿接受捐助。“比如本年4月本来计划捐助10位孤儿,可毕竟只需4位孩子甘愿接受。”
与孩子们的每一次交流,都让阳娟坚信公益带来的力气。“当她把你当成谈心的人,逢年过节与你发个信息,感触仍是蛮谈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