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墙体广告 坐落江苏南京的金陵晚年大学2015年度重生报名,今夏正式发动,方案招收重生2100名,其余名额供插班和在校学员选修。尽管当天下着雨,但老大家的热心不减。正式报名时刻是下午,但早在天还未亮,已陆续有老大家等待在校门口排队;刚过早上8点,部队就已排起了长龙:“名额有限,抢手专业更是紧俏,怕晚了就报不上了。”
南京晚年大学协会负责人说,晚年大学“一座难求”,反映出晚年人肄业志愿空前激烈的实际。而这种志愿也体现在晚年大学的“留级生”许多。据了解,许多白叟报上了名后自动“留级”,甚至是激烈恳求“留级”。金陵晚年大学一名学员已经在校园里就读了20多年,修了100多个学分,依然舍不得结业离校。
“退休以后作业不多,总在家里呆着也会对比寂寞,到晚年大学一方面能够学习琴棋书画熏陶身心,更主要的是能结交朋友、了解社会,有助于坚持活跃乐观心态。”采访中,不少晚年人特别是空巢白叟表明,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晚年大学成为了自个的“心灵家乡”和“精力寄予”,去晚年大学上课也已经成为了他们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
在南京市鼓楼区霞辉精力关怀基地青岛路社区效劳点,5位居住在附近的白叟,正在“教室里”上着“易经摄生”爱好班,一时仔细记录,一时高兴沟通。
“台上”讲课的,是65岁的江苏省晚年大学老师雷清银,退休曾经从事保健医师的作业。他坦言,家中后代本来希望他安享晚年,不要这么劳累,但他却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趣味。
“我的确比曾经高兴多了。”顾奶奶通知记者,她们都是空巢白叟,尽管都住在一个大院里,但却并不相识,天天只要买菜才出门。直到几年前的一天,在社区的介绍下,偶尔参加了鼓楼区霞辉精力关怀基地在该社区的活动,才渐渐熟悉起来,经常相约出去旅行,更结识了30多个常来参加活动的“老同伴”。
为了在不断满意晚年人物质生活需要的一起,更重视晚年人的心思精力需要,2007年,在江苏省晚年学学会指导下,南京市鼓楼区霞辉精力关怀基地创始了“心思热线”“心灵茶吧”等晚年精力关怀项目。2009年,江苏省慈悲总会将这两个项目效劳内容列入了慈悲项目,2012年向全省社区效劳基地、养老组织和社会组织拓宽。
江苏已将晚年精力关怀三次写入政府文件中,拟定多种效劳项目并标准效劳指标体系,使关怀晚年人的效劳日益专业化和标准化。而该基地也已在江苏12个地级市、29个县区设置了50个晚年精力关怀效劳点,先后有600余名专业老师、大学生及晚年志愿者参加其间,8年来全省已有3万余晚年人直接受益。